雲林學者談服貿:有些東西是不能賣的

針對馬政府簽服貿協議對台灣經濟利大於弊之說,日前雲科大通識教育中心哲學教師簡端良指出,有些東西是不能賣的,如果這個「利」是要失去台灣民主自由、信仰自由,做一個沒有靈魂的生命,這樣的「利」有何意義?所以學生站出來只是體現了知識分子的良知與風骨。
雲科大「思特深社團」舉辦的「關心國事公民覺醒」論壇
簡端良日前參加雲科大「思特深社團」舉辦的「關心國事公民覺醒」論壇時指出,「利大於弊」就一定有簽的可靠性嗎?如果利只是小部分人得利,弊是由大多數人承擔,這「利大於弊」就不是唯一可信守的原則。他說:「將來如果有一天,在利大於弊的前提下,背後有一隻手告訴你什麼能講、不能講,我不能罵中國共產黨,我必須罵達賴喇嘛,我必須說法輪功的不好,我必須遵從中共中央的指令才能說話,那是扭曲我的靈魂。」
簡端良強調:「我真的做不到,即使擁有再多的利益與錢,生命還有比錢更重要值得我們追求的東西,那是一個價值,一個信念,那是無法用錢買的。」
「你不知道服貿是什麼,為何要反服貿。 這個原則講得通嗎?」簡端良說,就是因為不知道才要反啊,就是不知道才害怕。「這跟我無法證明我無罪,所以我有罪,我無法證明服貿有害,所以服貿就有利,這就是政府講的邏輯,這根本行不通。」

雲林返鄉建築師談服貿
建築師廖志桓返鄉關注農村經濟
中年返鄉圓夢對農村經濟相當關注的建築師廖志桓,從服貿談經濟自由化對台灣未來戰略的思考。他以也是小國的荷蘭為例,土地比台灣小,耕地是台灣的一半,但農業輸出排名全球前三名。這種小國要打的是整體戰,但台灣早期沒有這種思考,所以台商自己單打獨鬥,螞蟻雄兵跑出台灣的經濟奇蹟。
他說,可惜台灣沒有做轉型,為什麼?因為有一個同文同種,同語言的中國就在隔壁,所以大家便宜行事,台商把經驗複製到更大的市場中國,這樣就解決了,卻忘了台灣的市場本來也應該是全世界,怎麼會只有中國?
為什麼台灣人民對〈兩岸服貿協議〉的簽訂反彈這麼大?廖志桓說,「因為政府和其他國家談自由經貿時,透明度較高,而對岸是管制的經濟,面對這樣的經濟體系,政府要非常的小心!為什麼會引發318學潮?〈服貿協議〉只是個點,對馬政府在許多政策上包括稅法、食安、美牛及官員的清廉等問題的信任度下降,讓人民質疑你是不是已經和人家談過了,這當然會引起人民很大的疑慮。」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葡萄

葡萄
葡萄

熱門文章